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Causes of Maize Drought in Northea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淑杰[1] 张玉书[1] 孙龙彧[2] 纪瑞鹏[1] 蔡福[1] 武晋雯[1] 李广霞[3]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 [2]沈阳市气象局,沈阳110148 [3]沈阳中心气象台,沈阳110016

出  处:《中国农业气象》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GY04);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3);辽宁省“十二五”科学技术重大项目(2011210002)

年  份:2013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350-3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1961-2008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定义了表征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强度的水分亏缺指标,并对干旱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发育阶段看,苗期干旱频率较高,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减少,以轻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春秋降水量少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分布看,干旱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区域性较明显,总体上为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至黑龙江西南部发生频率较高。各年代之间比较,20世纪60-80年代干旱频率呈减少趋势,90年代初期呈增加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各年代干旱发生频率均表现为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成熟期>抽雄-开花期。苗期和拔节-孕穗期干旱发生频率均以6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抽雄-开花期干旱发生频率以9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灌浆-成熟期轻、中、重度干旱发生频率均以2001-2008年为高。由此可见,研究区干旱发生频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的干旱频率呈增加趋势,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增大。研究结果对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不同发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玉米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分布特征  成因  

分 类 号:S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