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观察: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交叉设计临床试验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otulinum toxin A at different dilutions in hemifacial spasm patients: 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 and self-crossover controlled tria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又佳[1] 付耀高[2] 钟志耕[1] 丁琼[1] 李泽锋[3] 祝晓忠[4] 黄燕[1] 殷万春[1]

机构地区:[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26060 [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630 [3]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26020 [4]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肇庆中医院康复科,526020

出  处:《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031600031);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2010651)~~

年  份:2013

卷  号:13

期  号:6

起止页码:506-5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DOAJ、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研究背景目前有关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注射浓度的各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差异较大,且很少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研究拟评价两种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所医疗单位共80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以高浓度(50 U/ml)和低浓度(25 U/ml)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复发后采取高、低浓度交叉再注射,分析两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Α型肉毒毒素浓度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均有效(P=0.000)。不同治疗顺序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浓度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P=0.000);治疗后8天至3个月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治疗4、5个月时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时,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相近(P=0.515)。治疗期间高浓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浓度组(P=0.000),且持续时间更长(P=0.000);但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不经特殊处理均可自愈,无一例出现药物过敏或全身性中毒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安全有效,高浓度重复注射间隔时间更长,患者针刺疼痛感降低,经济负担减轻,但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关 键 词:肉毒毒素类 痉挛 面部肌肉 随机对照试验  

分 类 号:R745.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