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栽培菘蓝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ivated Populations of Isatis indigotic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勇超[1] 任永信[2] 陈宏恩[2] 杨靖[1] 周修任[2]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学院生物技术系,河南新乡453003 [2]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新乡453003

出  处:《湖北农业科学》

基  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082102330006)

年  份:2013

卷  号:52

期  号:8

起止页码:1842-18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试验以不同地理区域中药种植上所用的菘蓝栽培居群为材料,通过对与菘蓝药用有关的植物学性状指标(株高、叶面积、叶干重、根干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统计、主要药用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测定、酯酶等位酶酶谱的建立与聚类分析,计算了用于衡量菘蓝居群内变异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3个指标,探讨了常见的栽培菘蓝各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关系,以揭示菘蓝在形态、主效成分及同工酶3个层次上的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河北安国(S1)、安徽亳州(S2)和河南新乡(S3)3个居群的植物学性状指标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70、0.877、0.763,各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各居群内从高到低的排序多数为株高、叶面积、叶干重、根干重;3个居群在表型上居群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居群内多样性丰富。S1的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分别为5.67、10.93mg/g,S2的分别为4.74、9.68 mg/g,S3的分别为5.32、9.27 mg/g,2种成分的含量分别具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90个样品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位点比率、观察杂合度分别是1.346 9、61.53%、0.346 9;在相似系数0.70处可聚为3类,第Ⅰ聚群包含有66个样品,第Ⅱ聚群包含有10个样品,第Ⅲ聚群包含有14个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73%、11%和16%,显示出了3个菘蓝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流动性。

关 键 词:菘蓝 居群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S567.239] Q94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