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细胞与活体成像  ( EI收录)  

Methylene Blue 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Cell Labeling and in Vivo Fluorescence Imag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冰[1] 王玉双[1] 杨淑娜[1] 何晓晓[1] 王柯敏[1]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

出  处:《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JJ7002;2012TT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75039;21190044);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项目(2011AA02A114);中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161110016)

年  份:2013

卷  号:40

期  号:5

起止页码:71-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收录号:20132716471203)、JST、MR、RCCSE、RSC、SCOPUS、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以亚甲基蓝为内核材料的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优化亚甲基蓝的包裹浓度获得荧光信号较强的纳米颗粒,并初步考察了其用于He-la细胞标记与体内示踪的可行性.通过MTT实验考察了颗粒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以及较为适宜的标记细胞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颗粒浓度为1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Hela细胞对颗粒的吞噬情况以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颗粒能被Hela细胞吞噬且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该颗粒后,裸鼠全身都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信号,随着血液的循环,颗粒慢慢聚集在肝脏等器官中.以上结果表明,包裹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细胞的标记和体内示踪成像.

关 键 词:活体荧光成像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亚甲基蓝 纳米颗粒  

分 类 号:O614.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