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    

Drinking water types, microcystins and colorectal canc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伦[1] 鱼达[1] 余海[1] 陈坤[1] 沈高飞[2] 沈永洲[2] 阮引玲[2] 丁杏芬[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杭州市310009 [2]浙江省海宁市肿瘤研究所

出  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基  金: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96-1-350)

年  份:2000

卷  号:34

期  号:4

起止页码:224-2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JST、PUBMED、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海宁市的 8个乡镇 ,对近 2 0年的共 40 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一生中饮水情况的调查 ,并分别采集井水、自来水、池塘水及河浜水的水样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结果 饮用池塘水及河浜水的大肠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饮用井水和自来水的发病率 ,经与饮用井水相比 ,饮用自来水、河浜水及池塘水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 88、7 94和 7 70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在井水、自来水、河浜水及池塘水中 ,测定的微囊藻毒素阳性率 ( >5 0pg/ml)分别为 0 0 0 %、0 0 0 %、36 2 3%及17 14%。阳性标本 (河浜水及池塘水 )中的微囊藻毒素最高含量分别达到 10 83 43pg/ml和 1937 94pg/ml。河浜水与池塘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阳性率和含量均明显高于井水和自来水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各乡镇大肠癌发病率与当地浅表水源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存在正相关。结论 饮用河浜水、池塘水等浅表水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与大肠癌的发病呈阳性联系 ,提示有必要对藻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大肠癌 饮用水源 微囊藻毒素 发病机制

分 类 号:R73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