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土壤团聚体组分的^(14)C分析及其在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 EI收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檀文炳[1] 周力平[1] 刘克新[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出  处:《科学通报》

年  份:2013

卷  号:58

期  号:14

起止页码:1354-13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IC、JST、MR、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前关于人工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趋势、幅度及其碳汇功能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用放射性碳(14C)方法,研究河北塞罕坝草甸草原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以加深对人工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认识.实验结果显示,14C示踪方法所估算出的人工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可长达几十年至几百年.在草甸草原营造樟子松林后表层土壤全样以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周转时间均明显变短,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改变,这将导致土壤CO2通量的增加,因此,草地造林有可能削弱了表层土壤储存有机碳的能力.对不同林龄的土壤团聚体组分进行稳定同位素与14C分析,发现草甸草原营造樟子松林后土壤中年轻碳库与较老碳库对草地造林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幼龄和中龄阶段,土壤中较老碳库CO2排放量的比例呈现出增加趋势,而进入成龄阶段,其比例开始下降,表明林龄对人工林土壤固碳机制有所影响.用14C方法所得到的土壤CO2通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未能有效地从土壤团聚体中分离出较年轻碳库的组分有关.今后的研究应在发展多种组分分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碳同位素分析,以提高土壤CO2通量估算的准确性.

关 键 词:14C  土壤有机碳周转  团聚体组分  塞罕坝  草地造林  林龄  

分 类 号:S714[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