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段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Keshen Segmentation in Kelasu Structural Belt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能源[1,2] 谢会文[1] 孙太荣[3] 雷刚林[1] 徐丽丽[1]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市8410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对外合作处,新疆库尔勒市841000

出  处:《中国石油勘探》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塔里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勘探技术与区带和目标优选"(2011ZX05003-004);中国石油大学教育基金会"王涛英才奖学金";塔里木油田博士后科研项目

年  份:2013

卷  号:18

期  号:2

起止页码: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GEOREF PREVIEW DATABASE、IC、JST、PA、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段构造解释模型并对该段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构造段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变形特征,垂向上可分为盐上构造层、盐岩层、盐下构造层与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盐收缩构造及走滑构造3种构造样式,其中盐下构造层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高角度基底卷入构造样式转变为盖层滑脱构造样式。克深构造段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二叠纪晚期—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及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带具有好盖层、厚储层、大构造、强冲注、晚成藏等有利条件,是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关 键 词:克拉苏构造带 克深构造段  解释模型  石油地质条件

分 类 号:TE11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