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施肥梯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gradients o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alpine meado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长庭[1] 王根绪[2] 刘伟[3] 王启兰[3]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7);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NZYTH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25002)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10

起止页码:3103-31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三江源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梯度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揭示矮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施肥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功能群的盖度响应各异,其中禾本科植物的响应较大,而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盖度明显降低,莎草科盖度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施氮40 g/m2时,各功能群植物的盖度逐渐降低。生物量随施肥梯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不施肥时生物量最低,施肥20 g/m2或32 g/m2时生物量最高。2)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在施肥量为20 g/m2或32 g/m2时较高,施肥量增加到40 g/m2时土壤资源逐渐降低。3)不同施肥梯度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明显较高,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分布在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肥20 g/m2或32 g/m2时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4)30 g/m2施肥量可作为高寒草甸最佳施氮水平。施肥梯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高施肥量(≥40 g/m2)视为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阈值。

关 键 词: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施肥梯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分 类 号:S812.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