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s on diversity and biomass of communities in the typical steppe of loess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芙蓉[1,2] 程积民[1] 刘伟[3] 朱仁斌[4] 杨晓梅[1] 赵新宇[1,2] 苏纪帅[4]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712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8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050202);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助(CARS-35-40)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9

起止页码:2856-28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关 键 词:黄土区 典型草原 干扰类型  群落多样性 生物量

分 类 号:S81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