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其空间计量分析    

EVALUATION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兴侠[1,2] 何宜庆[1,3] 胡晓峰[2]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1 [2]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3]南昌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1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63015)"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生态经济与金融生态空间耦合发展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江西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10YJ61);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1271);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0DR00404)

年  份:2013

卷  号:22

期  号:5

起止页码:640-6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CSSCI、CSSCI2012_2013、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当今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效率的提高,对区域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准确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基于2010年中国各省域资源环境及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基于熵值赋权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省域生态效率的优劣做出了评价;然后运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省域生态效率水平的空间关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生态效率呈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2)利用外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3因素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以下简称环污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排污收费制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2)积极有效利用外资;(3)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4)加强环污投资资金的管理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5)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统筹考虑。

关 键 词:生态效率 灰色综合评价法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分 类 号:F205] X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