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35岁以下子宫颈癌235例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235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in women under 35 years o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立治[1] 尧良清[1] 黄欣[1] 李孟达[1]

机构地区:[1]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广州510060

出  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年  份:2000

卷  号:16

期  号:9

起止页码:545-5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了解 35岁以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 2 35例≤ 35岁宫颈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组 ) ,并随机以同期 5 0~ 5 5岁宫颈癌 96 6例作对照研究 (对照组 )。结果 ≤ 35岁宫颈癌新病例所占比例 ,80年代为 5 3% (36 / 6 83) ;90年代为 14 0 % (10 1/ 72 0 ) (P <0 0 1)。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 ,占 5 3 2 % (12 5 / 2 35 ) ,对照组仅 17 9% (173/ 96 6 ) (P <0 0 1) ;HPV阳性率研究组为 45 9%(17/ 37) ,对照组为 18 5 % (2 2 / 119) (P <0 0 1)。盆腔淋巴转移率Ⅰ期两组分别为 32 3% (2 0 / 6 2 )、11 3% (36 /32 0 ) (P <0 0 1) ;Ⅱ期两组分别为 44 0 % (5 5 / 12 5 )、2 1 7% (88/ 40 6 ) (P <0 0 1)。 5年存活率研究组 0期、Ⅰ期、Ⅱ期、Ⅲ期依次为 10 0 %、74 1%、45 1%和 2 3 6 % ,对照组依次为 10 0 %、84 2 %、82 7%和 6 5 2 % ,两组对照Ⅰ期无统计学意义而Ⅱ、Ⅲ期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35岁以下者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宫颈癌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为差 ,这与研究组腺癌比例增多、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35岁以下者宫颈癌诊断时必须与宫颈糜烂相鉴别。

关 键 词:子宫颈肿瘤 诊断  预后 病因

分 类 号:R737.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