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生态福利绩效:概念、内涵及G20实证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Concept,Connotation and Empirical of G2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臧漫丹[1] 诸大建[1] 刘国平[2]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2]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201620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692107800)

年  份:2013

卷  号:23

期  号:5

起止页码:118-1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2_2013、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是绿色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本文在分析比较各种福利和生态资源消耗度指标的基础上,发展出基于出生时预期寿命和人均生态足迹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并对二十国集团1996-2007年间的生态福利绩效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生态福利绩效处在二十国集团平均值以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在平均值以上。1996-2007年间二十国集团的19个国家中生态福利绩效呈下降趋势的只有中国、巴西、墨西哥,其中中国的下降速度最快;其余16个国家生态福利绩效均呈上升趋势,按照生态福利绩效增长率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南非、法国、阿根廷、英国。二十国集团国家福利与生态资源消耗脱钩关系以绝对脱钩为主,同时包含了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没有脱钩3种状态。通过构造出二维框架出生时预期寿命与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二维框架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福利绩效,并按"福利-绩效-足迹"特征进行分类,发现二十国集团国家的绝大多数属于3种主要类型。对于"高福利-低绩效-高足迹"的发达国家,应在保持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减少物质消耗的增长,实行地球承载力范围内的生态足够战略;对于"中福利-中绩效-中足迹"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维持现在较接近地球人均生态承载力和发达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之间水平,实施地球承载力边界内的生态效率战略;对于"低福利-高绩效-低足迹"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应在可以接受的地球自然资本消耗情况下,实现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 键 词:生态福利绩效  出生时预期寿命  生态足迹 二十国集团  

分 类 号:F06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