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field straw residue incorpora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剑玲[1] 代万安[2] 尚占环[1] 郭瑞英[3]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拉萨850032 [3]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基  金: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2011年);"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11BAD29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110)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21

期  号:5

起止页码:526-5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3_2014、IC、ZGKJHX、核心刊

摘  要: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矿化的秸秆组分能促进土壤氮循环和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秸秆还田能够促使集约化高氮输入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碳氮比例,减少氮素淋洗损失,改善土壤结构板结和连作障碍等现象。目前我国农田秸秆还田率不足50%,与欧美国家高达90%多的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强我国秸秆还田率能够逐渐改变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下降、氮素损失严重等现象。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有机质及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长期监测试验,以及多种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展适合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有机质 氮素有效性  碳氮比 土壤质量 可持续农业

分 类 号:S1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