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构造动力体制与复合造山作用——兼论三江复合造山带时空演化  ( EI收录 SCI收录)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and compound orogeny: Additionally discussing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Sanjiang orogeny, Southwe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邓军[1] 葛良胜[2] 杨立强[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廊坊065000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规划研究项目(2009CB421008);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20111141501);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IRT0755);111计划(B07011)联合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29

期  号:4

起止页码:1099-11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318260300001)、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18260300001)、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构造动力体制是研究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而造山带作为全球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产出的地带,同时保留了地球地质构造演化最为丰富的记录,因而是用来解剖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及相关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主要对象。板块构造源于大洋,描述和解释的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导的板块构造导致的大陆边缘增生和大洋板块消失及与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洋动力体制;大陆构造描述和解释的主要是大陆内部而不是边缘发生的以垂直运动(壳幔相互作用)为主导的的大陆物质增生和消失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陆动力体制;而洋陆转换则是水平和垂直运动相互耦合、共同作用的动力学体制,描述和解释的是洋陆转换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可以将其称为转换动力体制。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同区转承和异区并存特点。每一种构造动力体制都可以激发造山作用,因此,地球上同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可以归结为俯冲造山(带)、碰撞造山(带)、伸展造山(带)和陆内造山(带)等完整反映造山带演化过程的4种类型。复合造山概念科学地描述了全球不同造山带的复杂性。它具有三种涵义,一是不同时期相同或不同类型造山带在空间上的复合(叠置);二是同一造山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下造山作用的时间复合(叠加);三是同时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复合造山带。对三江造山带时空结构的解析表明,它是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巨型复合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关 键 词:构造动力体制  造山带 复合造山  三江  

分 类 号:P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