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肃酒泉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沟组沉积相特征与早白垩世盆地演化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Xiagou Formation and Zhonggou Formation and basin evolution in western Jiuquan,Gans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批准号:90914003);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08547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编号:J1106);<兴蒙造山带基本构造格局综合调查和研究>(编号:1212011085476)
年 份:2013
卷 号:32
期 号:2
起止页码:476-4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早白垩世酒泉盆地是1个由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叠置的复合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和新生代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时期,受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共同作用,以及深部热事件的影响,酒西地区处于松弛拉张裂陷阶段,从早到晚发育完整的下白垩统赤金桥组—赤金堡组—下沟组—中沟组,地层厚度总体为西南厚、北部薄。下白垩统的沉积岩相分析表明,下沟组和中沟组岩性以山前粗碎屑岩、河流相砂岩和湖泊相泥岩为主,自下而上分别由粗—细—粗和粗—细的沉积序列组成。下沟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基性火山岩均形成于湖盆裂陷最大的时期;中沟组为冲积扇-曲流河沉积体系,为盆地坳陷萎缩期的产物。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水体西南部深、北部浅,沉积、沉降中心位于昌马—旱峡一带,以湖相沉积为主,新民堡、红柳峡地区则属于湖盆北部边缘,以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为主。酒西地区早白垩世沉积序列和沉积相时空发育的特征显现了盆地从初始断陷(赤金桥组、赤金堡组)、中期扩张发展(下沟组)至最终坳陷萎缩(中沟组)的演化过程。
关 键 词:沉积相 盆地演化 下沟组 中沟组 早白垩世 酒泉西部
分 类 号:P534.53] P512.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