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大斑病菌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tAC Gene in Setosphaeria turcic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申珅[1] 王晶晶[1] 佟亚萌[1] 李坡[2] 郝志敏[1] 董金皋[1]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毒素与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1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1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126;31171805);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8000335;C2012204034)

年  份:2013

卷  号:46

期  号:5

起止页码:881-8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3_2014、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获得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cAMP信号转导途径中腺苷酸环化酶基因(StAC),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明确其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应用简并引物PCR和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玉米大斑病菌腺苷酸环化酶基因(StA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outhern blotting验证基因拷贝数;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创制StAC的缺失突变体,研究玉米大斑病菌cAMP信号转导途径中StAC的功能。【结果】StAC的DNA全长为6 816 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ORF为6 018 bp,编码2 005个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发现StAC与小麦黄斑叶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的AC基因有96%的同源性;Southern blotting证明StAC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基因功能分析表明,StAC缺失突变菌株Δstac气生菌丝灰白色,不产生分生孢子,毒素活性明显减弱,致病力下降,且在渗透胁迫条件下,菌株的抗逆能力增强,色素合成发生了改变。【结论】StAC主要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的产孢、致病性、高渗胁迫反应、毒素活性及色素的合成代谢。

关 键 词:玉米大斑病菌 腺苷酸环化酶 致病性  渗透胁迫

分 类 号:S435.1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