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研究生长期牦牛低氧适应性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al Yak to Hypoxia Base on Skeletal Muscle Mitochondria Ultra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勤文[1] 俞红贤[1] 荆海霞[1] 李莉[1] 魏青[1] 牛海林[1] 薛乾[1] 梁林[1]

机构地区:[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西宁810016

出  处:《畜牧兽医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489);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0-QN-10)

年  份:2013

卷  号:44

期  号:3

起止页码:447-4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A、CSCD、CSCD2013_2014、DOAJ、EMBASE、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讨高原牦牛骨骼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原黄牛作对照,通过显微体视学技术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Ax)、平均体积(V)、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数目)、体积密度(VV,单位体积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密度)。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的特点,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特点,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体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线粒体与同日龄平原黄牛比,表现为"线粒体小、数量多"的特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线粒体在出生时已获得良好的组织遗传学特性,表现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表现为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小、面数密度、体密度高的特点;而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通牦牛骨骼肌在组织结构及形态学方面表现为多种适应性的变化过程,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表现为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先降低再升高、面数密度先升高再降低,体密度逐渐增加的特点。其中30日龄是犊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关键阶段。

关 键 词:大通牦牛 平原黄牛  骨骼肌 线粒体  低氧适应

分 类 号:S852.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