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对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改良效果的评价
Evaluation on Effect of Resistance Improvement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Brown Planthopper for Three Dominant Indica Restorer Lin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 [3]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 [4]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83
基 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2011-G2B);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101101);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2012C22033)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9
期 号:3
起止页码:409-4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8(t)导入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等3个骨干中籼恢复系,获得带有Xa23抗性基因纯合的改良恢复系明恢86-Xa23、蜀恢527-Xa23、浙恢7954-Xa23和携有抗褐飞虱Bph18(t)基因的蜀恢527-Bph18(t)、浙恢7954-Bph18(t),并从蜀恢527/IRBB23F1和浙恢7954/IR65482F1复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带有Xa23和Bph18(t)的双基因聚合系浙蜀-Xa23-Bph18(t)。明恢86-Xa23、蜀恢527-Xa23、浙恢7954-Xa23和浙蜀-Xa23-Bph18(t)对中国和菲律宾的17个白叶枯病菌均表现高抗,蜀恢527-Bph18(t)、浙恢7954-Bph18(t)和浙蜀-Xa23-Bph18(t)对褐飞虱的抗性也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抗性改良恢复系及其与不育系Ⅱ-32A、沪旱11A的测交种在不接种白叶枯病菌条件下的产量和结实率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相仿,但在接种条件下带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及测交种的结实率和产量明显优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研究表明,抗性基因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对恢复系白叶枯病改良的效果明显,而抗性基因Bph18(t)对褐飞虱的改良效果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分子标记回交和复交改良恢复系的抗病虫性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水稻恢复系 白叶枯病 褐飞虱 抗性改良 标记辅助选择
分 类 号:S51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