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全新世中国北方沙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HUMAN ACTIVITIES IN SAND FIELDS OF NORTHER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MATIC VARIATIONS IN HOLOCE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卓海昕[1] 鹿化煜[1] 贾鑫[1] 孙永刚[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南京210093 [2]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赤峰024000

出  处:《第四纪研究》

基  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2010CB9502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05120704)共同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2

起止页码:303-3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中国北方沙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关键地区,但该区域的相关研究欠缺。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和古气候资料的全面分析,尝试探讨全新世中国北方沙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9~4ka相对适宜的气候条件促使了中国北方沙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开始和发展。4~2ka较为严酷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人类活动;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的史前人类,通过生业模式的调整以及活动范围的改变,适应了气候变化,文化得以延续,人类活动总体没有减弱。2ka以来,人类适应能力增强,各沙地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均大幅扩张。通过区域对比发现,沙漠化程度较高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地处高纬度寒冷环境的呼伦贝尔沙地,人类活动强度总体较弱;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条件相对优越,且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强度较大,文化谱系相对完整。研究区各时期人类遗址沿水系分布特征明显,反映了水源作为沙地地区的限制性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北方沙地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全新世 新石器时代

分 类 号:P941.73[地理科学类] X1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