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元观测资料融合应用的灰霾天气关键成因研究    

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毛敏娟[1] 刘厚通[2] 徐宏辉[1] 浦静姣[1]

机构地区:[1]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17 [2]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马鞍山243002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075027;40805054);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No.2012C23025);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No.GYHY20120601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Y5100107)~~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3

起止页码:806-8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临安作为区域大气本底站的优势和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设施,再融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从不同层面研究了灰霾天气形成的主导因素.通过浙江省灰霾日数空间分布与同时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ystem(DMSP)/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OLS)卫星遥感得到的夜间灯光分布对比以及1960—2009年间杭州和浙江省年平均灰霾日数演变过程,从空间和年代际变化两个角度论证了当前不科学的社会发展是造成灰霾天气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通过杭州和临安本底站实际观测对比发现,对灰霾天气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细粒子,关键排放因子不是尘粒等气溶胶,而是黑碳、NO2、SO2等.脱硫减排可以使霾污染有所减缓,但由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含氮前体物对霾污染的贡献却越显突出.气象条件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在各种天气形势中,由于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明显、大气相对稳定,出现灰霾天气的概率最高,达64.5%.除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外,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变温等地面气象因子及前1日PM10浓度对污染物浓度皆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湿度、风速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

关 键 词:多元观测资料  灰霾天气 关键成因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