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artary Buckwheat Seed Yield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and Agronomic Trai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荞麦落粒性的遗传规律及其基因序列研究”(31060207);“荞麦属植物种子蛋白亚基基因序列及其在染色体上分布研究”(31171609);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荞麦育种”(CARS-08-A4);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高产优质甜荞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黔科合NY字[2010]3094);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1)4007);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荞麦养生酒新产品研发及其废料利用技术研究”(筑科合同[2011102]1-12)
年 份:2013
卷 号:26
期 号:1
起止页码:35-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_E2013_2014、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0.591**、0.304**。通径分析表明,海拔、全生育期、株高、生育期均温是苦荞高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纬度、千粒重、主茎节数为高产次要因素。此外,也要适当兼顾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关 键 词:苦荞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分 类 号:S330] S5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