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泰州225300
年 份:2013
期 号:2
起止页码:210-2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RWSKHX、普通刊
摘 要:"小悦悦事件"促使国人重新审视"搀扶跌倒老人被‘讹诈’"的社会后果。路人的见死不救行为普遍存在,但惩罚见死不救将造成自发的救助行为的过度供给,偏离最佳供需均衡点。仅凭借奖金激励,无法增加见义勇为的数量,重奖见义勇为还将引发道德风险,但适度高于救助者损失的奖金,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动用刑罚惩罚讹诈者会造成激励不相容,而讹诈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对其行政处罚并不可取,遏制讹诈的可行措施是,让讹诈者赔偿救助者因讹诈受到的损失。将"逃逸"作为对肇事者惩罚的加重情节,可以抑制肇事逃逸。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好人"免责立法不具备适用条件。狂热的立法期待,使得"愤怒"与"狂欢"思维代替了论证和分析。
关 键 词:立法期待 见死不救 见义勇为 讹诈 肇事逃逸.
分 类 号:D920.0[法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