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
Analyses on Micrometeor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Energy Exchange in Surface Layer in Dali Region of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云南大理671003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3]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
基 金:云南省气象局科技项目(YB20100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QX)201006054);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1M4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0Z003)共同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2
期 号:1
起止页码:9-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2008年1月-2010年2月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和湍流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日循环结构和干、湿季变化特征。近地层的风速、气温和动量通量等均在早晨最小、午后最大;相对湿度、地表温度等均是湿季高于干季。近地层2m高度处的盛行风向,白天以东东南风和东风为主,夜间以静风和偏西风为主,并且盛行风向转变与日出、日落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表辐射四分量最高值出现在正午,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除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干季大于湿季外,其他辐射分量都是湿季大于干季。地表反照率表现出非对称的"U"形分布,早晨最大、傍晚次之及中午最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可能是由于露水、东西两面山体不同程度遮挡以及云的影响造成的。感热、潜热通量全年有相似的日变化过程,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但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表明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一天之中约在20:00出现最小值,这主要是由于风速减弱和地气温差回升影响热量交换系数造成的。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明显,主要是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地面全年均为大气热源,白天表现为强热源,夜间则表现为较弱的冷源。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 微气象 能量交换
分 类 号:P404[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