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 EI收录)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pollution assessment in the bed loads of the Lancang River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静宜[1,2] 傅开道[1,2] 苏斌[1,2] 黄启胜[3] 黄江成[1,2] 张继来[1,2]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1 [2]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昆明650091 [3]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云南景洪666100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10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FB11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0BAC09B07);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2009CI050)~~

年  份:2013

卷  号:68

期  号:3

起止页码:389-3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其干流及11条主要支流的5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和铬(Cr)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澜沧江干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结果显示:(1)澜沧江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底沙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但各支流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最上游的旧州断面因区域背景值较高而致使As、Pb呈现重污染。支流黑惠江河口的As及勐戛河的Cu为重污染,沘江断面的Pb、Zn污染指数最大,属严重污染。其它干支流样点除了少数重金属元素有中度污染外,均为无污染状态;(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指出,干流旧州断面的As及支流沘江断面Pb的Eir值较高,其它各采样点值均未超出40,且各支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干流主要的污染来源及各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澜沧江干支流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澜沧江水系  重金属 单因子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分 类 号:X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