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technology for controlled propagation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Acipenser sinen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 [2]北京海洋馆,北京100081 [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4]厦门松浩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100 [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 [6]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2012030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413);中央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8jbfb01);农业财政项目(1251216200501)
年 份:2013
卷 号:20
期 号:1
起止页码: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中华鲟 水温 饵料 生态调控 人工繁殖 性腺 发育
分 类 号:S9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