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6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A1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B12006);国家农业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1jjA80005)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9
期 号:2
起止页码:207-2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株型改良是油菜高产、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矮杆及半矮杆株型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和经济系数、减少收获难度。10D130是一个半矮杆新品系,用10D130和常规优良品种中双11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1、F1、P2、B1、B2和F2),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株高及其关联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D130×中双11组合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的遗传均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模型)。其中,株高性状加性效应值为–8.58,显性效应值为7.44,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23.52%、0.91%和17.81%;一次有效分枝起始部位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2.11,显性效应值为3.13,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49.95%、40.85%和61.15%;主花序长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21,显性效应值为–3.53,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0.68%、47.94%和40.07%。一次有效分枝间距的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1模型(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55、显性效应值为–1.66,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74、显性效应值为–1.29,均表现超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离世代群体中分别为10.99%、38.65%和44.10%。一次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花序长、有效分枝节间距和有效分枝数与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 键 词:油菜 株型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分 类 号:S56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