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白尾鼹(鼹科:哺乳纲)下颌骨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及地理分化研究
Shape variation in mandibles of Parascaptor leucura (Mammalia,Talpidae) based on geometric morphometrics: implication for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2]大理学院东喜马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大理671000 [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 金:国家"九七三"基础研究项目(2011CB302102;2007CB411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0144;3117214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SCX2-EW-G-4);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GREKF11-03);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SYSKF1203)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7-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UBMED、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标本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3组(滇东北、横断山南段以及印度)。3组标本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枝上,其中下臼齿齿列的长度、下颌骨水平枝下缘的弯曲度以及水平枝中部高度差异最为明显,而上升枝对3个地理居群的区分能力较弱。其中滇东北标本的下颌骨最为平直,下臼齿列长度最短;而横断山居群的下颌骨弯曲度最大,下臼齿列最长。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3个下颌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居群可能代表了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或是不同的种。但这仍需要结合上颌骨的形态差异和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证实。
关 键 词:白尾鼹 下颌骨 几何形态测量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Q958.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