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Ⅲ.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ation of season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Ⅲ.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based on the 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晚华[1,2] 隋月[2,3] 杨晓光[2] 代姝玮[2,4] 李茂松[5]

机构地区:[1]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沙410118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4]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自然资源学院,林肯68583 [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4B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24

期  号:2

起止页码:397-4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3_2014、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分析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并进行修正,计算了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干旱指数,分析了年、季、月尺度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干旱强度、干旱站次比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风险总体较小.干旱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重,其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等主要农作区;其次为冬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西部和华南地区等冬作区;春旱和夏旱较轻,春旱多发区在西南地区西南部、华南南部以及淮北等地,夏旱多发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研究区干旱多发区呈明显的月际波动变化和空间转换,11月到次年5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减小,5—11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增大,4—6月干旱发生范围最小,11—12月干旱多发区范围最广.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范围略有减小、干旱强度略有增强,但不同季节表现不尽相同:春旱范围略有减小、强度减轻,夏旱范围明显减小、强度减轻,秋旱范围明显增大、强度增重,冬旱范围减小、强度减轻.

关 键 词: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季节性干旱 中国南方  

分 类 号:S4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