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汶川M_S8.0地震前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异常的进一步研究    

Further study on the anomalies in apparent resistivity in the NE configuration at Chengdu station associated with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钱家栋[1] 马钦忠[2] 李劭秾[3]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6 [2]上海市地震局,中国上海201203 [3]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中国郑州450000

出  处:《地震学报》

基  金: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2011年度基金项目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4-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GEOREFPREVIEWDATABASE、INSPEC、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然而,长期的观测表明,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与测区潜水水位年变化呈正相关.因此,关注异常发展过程中测区水位变化,成为汶川MS8.0地震震例地电阻率异常科学总结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成都台建台以来NE测线地电阻率的全程分析,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属于全程变化的第三阶段(1999—2008年).分析了第三阶段同步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并进行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趋势变化的综合分析.最终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段:前期2004年2月—2006年2月,小幅趋势上升,幅度约为1.9%;后期2006年2月—2008年2月,趋势下降,幅度达-6.8%,如此大幅度快速下降现象,是成都台建台30多年来从未见到的.基于前人开展的试验工作的启示,推测与此下降相应的测区底层(h>96.6m)介质电阻率减小量可达22.3%左右.其量级之大,须用承载标本试验中岩石破裂前微裂隙广泛发育和排列趋同化导致的地电阻率变化来解释,由于成都台位于汶川地震震源区内的特殊位置,可以作为汶川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

关 键 词:地电阻率 地下水位  年变化 汶川MS8.0地震 趋势异常  

分 类 号:P315.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