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初析    

Collec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Wild Germplasm Resource in Sugarcane from Hain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洋[1,2] 刘新龙[3] 苏火生[3] 刘洪博[3] 姚艳丽[2] 苏俊波[1]

机构地区:[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0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广东湛江524000 [3]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元661600

出  处:《中国农学通报》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甘蔗种质资源收集及其抗旱生理机制研究"(sscri201006);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胁迫对甘蔗生理活动的影响及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311092)

年  份:2013

卷  号:29

期  号:1

起止页码:199-2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3_2014、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国甘蔗野生资源库,充分了解和发掘具有良好品性的野生材料,对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白沙等16个县(市)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共采集白茅8份、斑茅39份、荻7份、割手密26份、芒14份(其中五节芒4份),涉及5个属6个种,共94份。测定株高、茎粗、锤度、叶长和叶宽5个主要农艺性状,并对斑茅和割手密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研究表明,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性状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存在较大相关性,而锤度与其他指标不相关;斑茅和割手密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87~0.558及0.206~0.432;斑茅和割手密分别分为四类群和三类群,其中斑茅Ⅱ和Ⅳ类群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而割手密Ⅰ和Ⅲ类群具有良好的锤度品质潜力,可推荐作为甘蔗育种的上游材料。

关 键 词:甘蔗 斑茅 割手密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S3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