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的CHO-DG44细胞的培养温度优化研究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ure Temperature of Recombinant CHO-DG44 Cells Express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广州510632 [2]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510632 [3]暨南大学基因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广州510632 [4]暨南大学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2
基 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资助项目(2012ZX09103301-033;2012ZX09202301);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杰出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161-1206);抗体规模制备技术及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2010U1-E00541)
年 份:2013
卷 号:48
期 号:2
起止页码:90-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EMBASE、IC、IPA、JST、PUBMED、RCCSE、RSC、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优化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TNFR-Fc)融合蛋白的重组CHO-DG44细胞的培养温度,并考察该细胞株在最佳温度放大培养下纯化后的产物纯度及活性。方法采用批次培养方式,将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培养于37℃、37℃转31℃、31℃3种不同的温度下,每日取样检测细胞密度、细胞活率、葡萄糖浓度、乳酸浓度、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浓度,并选择最佳的培养温度对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进行放大(10、50、200 mL、2 L)培养,所得培养上清经Protein A亲和色谱柱纯化,并采用SDS-PAGE,SE-HPLC,WST-8对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纯度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研究发现,37℃转31℃的转温度培养条件可在保持高密度活细胞的同时维持细胞活率,延长培养周期,显著提高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产量,并且该转温度培养工艺可成功地应用于重组CHO细胞的规模放大培养中。纯化后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103,纯度在93%以上,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其可中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毒效应。结论相比单一的37℃培养条件,37℃转31℃的转温度培养工艺可明显提高重组CHO-DG44细胞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表达量,且该工艺具有可放大性,这为该工艺的更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肿瘤坏死因子 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 温度 规模放大
分 类 号:Q813[生物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