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疆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铜、镍矿床的构造背景、岩体类型、基本特征、相对剥蚀程度、含矿性评价标志及成矿潜力分析
The Tectonic Setting, Style, Basic Feature, Relative Erosion Deee, ore-Bearing Evaluation Sign, Potential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of Cu-Ni-Bearing Permian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Northern Xinji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北京100025 [5]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4大队,新疆哈密839000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哈密839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424;41002026);"十一五"科技攻关新疆"305"项目东天山东段铜镍矿专题(2006BA612A-06-07);新疆有色集团东天山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预测评价研究项目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45
期 号:4
起止页码:83-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CSCD、CSCD_E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SCOPUS、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北疆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内分布大量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含铜镍硫化物矿化的岩体集中于早二叠世。含铜镍岩体顶与底的识别是一世界性难题,而对深部矿与隐伏矿的勘查十分重要。根据这些镁铁-超镁铁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大小和岩相期次,可分为大岩体(大于5~40km2)、小复式岩体(1~3km2)和单式岩体(小于0.1km2)三类。三类岩体在岩体形态、产状、岩相构成、超镁铁质岩相所占比例、赋矿岩相、矿体空间分布以及矿石中Cu/Ni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岩体和矿化的基本特征,结合矿物粒度、蚀变强弱、有无同期玄武岩、辉绿岩等,可以综合判定岩体的相对剥蚀程度与埋深。相对剥蚀程度结合区域上元素化探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的细微差别,可作为评价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铜、镍成矿潜力的有力工具。镁铁质岩墙、小岩体、小岩体群、产于大辉长岩体中的小的超镁铁岩露头,强烈蚀变的镁铁-超镁铁岩区,重磁异常区,物化探异常叠加区等均是今后北疆寻找小岩体大矿床的重点靶区。
关 键 词:北疆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相组合 矿化组合 相对剥蚀程度 成矿潜力
分 类 号:P61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