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深耕及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花后碳氮积累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Effects of Subsoiling and Straw-Returning on Yield and Post-Anthesis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Maiz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战秀梅[1] 李秀龙[1] 韩晓日[1] 李亭亭[1] 杨劲峰[1] 刘小虎[1]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沈阳110161

出  处:《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12;2012BAD04B03)

年  份:2012

卷  号:43

期  号:4

起止页码:461-4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_E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连年采用旋耕的耕作方式以及过分依赖化肥,使得耕层变浅、犁底层变硬、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的现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旋耕、深松和深翻耕作方式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花后碳氮积累及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占总生物量比例和氮素吸收量;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尤其有利于30~60cm土层根系的发育,使根系在玉米生育后期保持相对较高的活力;但减少了花后干物质和氮素从营养体向籽粒转移的效率。深松和深翻相比,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但两种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其他方面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秸秆还田后当季春玉米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根长及生育后期深层根系根长显著提高,但秸秆还田对花后氮素吸收、氮素及干物质转移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开花后根系活力的保持不利。在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深耕措施,可以缓解秸秆还田对当季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

关 键 词:春玉米 深耕 秸秆还田 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  根系特征

分 类 号:S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