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    

Thunderstorm Days of the Five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学良[1] 余田野[1] 朱传林[1] 杜良敏[2] 刘学春[1]

机构地区:[1]湖北省防雷中心 [2]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430074

出  处:《热带地理》

基  金:华中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项目(QY-Z-201007)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13-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利用1961―2010年中部五省85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部五省初雷日期和终雷日期没有表现出提前或推迟的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雷暴日的减少是影响年雷暴日减少的主要原因。中部五省年平均雷暴日为41d,其中春季占全年雷暴日的30.3%,夏季占57.6%,秋季占8.5%,冬季占3.6%;五省平均初雷日期在3月1日或2日,从南至北初雷日期依次推迟,南北最大相差近3个月;终雷日期在10月4日或5日,终雷日期是南晚北早,南北最大相差近2个月;雷暴日月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主峰在7月或8月,次峰在4月;通过小波分析,年平均雷暴日主要呈11a、17a和6a、4a左右的振荡周期;长江以北地区,20d<年平均雷暴日≤40d,属多雷暴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40d,属于高雷区或强雷区,其中赣南和湘南少部分地区年平均雷暴日>60d,属强雷区。根据EOF分析,将五省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梅雨型和局地型等4种类型。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与夏季风的强弱和大气环流突变有关。

关 键 词:雷暴日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EOF分析 中部五省  

分 类 号:P44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