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  ( EI收录)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hysical environment from around 260 ka BP to 221 BC in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开封[1] 朱诚[1] 王鑫浩[2] 曹波[3] 赵小帆[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3]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阳550004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63;40971115);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2CL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0091110036)~~

年  份:2013

卷  号:68

期  号:1

起止页码:58-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对贵州230处遗址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等喀斯特发育的高海拔区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仍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地区,但南部、东部等沿河地带和中西部的山间坝子开始有遗址分布。到商周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其中,东部和南部海拔低于1000m的地区遗址多分布在沿河地带,而西部和北部海拔高于1000m的地区遗址则分布在山间坝子。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环境的冷暖干湿波动对从事渔猎、采集及原始农业生产的古人类影响不大,人类居住空间变化更多的与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及适宜农业生产地方的空间差异,对贵州旧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影响显著。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临近水源的天然溶洞是人类居住的首选。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便于农耕的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成为人类的生活居住地。故新石器时代,贵州先民居住呈现洞穴和河流阶地或山间坝子并存;至商周时期,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

关 键 词:贵州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考古遗址 时空分布  自然环境

分 类 号:P90[地理科学类] K8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