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煤炭地下气化“三带”痕量元素析出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 EI收录)  

Experimental study on leaching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residues of “three zon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媛媛[1,2] 刘洪涛[1,2,3] 李金刚[1,2] 潘霞[1,2] 姚凯[1,2] 赵娟[1,2] 张尚军[4] 靳志伟[4]

机构地区:[1]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1 [2]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001 [3]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09DFR6018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11AA050104;2011AA050105)

年  份:2012

卷  号:37

期  号:12

起止页码:2092-20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分别采用燃煤灰、气化灰、热解半焦模拟煤炭地下气化"三带"(氧化带、还原带、干馏干燥带)残留物,分析其浸出液中汞、砷、氟、铬、铅5种痕量元素分布特征,并与原煤进行对比,考察其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三带"残留物及原煤的浸出液中5种痕量元素总含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氧化带>还原带>原煤,且各元素浸出量均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其中,铅元素浸出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原煤>氧化带>还原带,浸出量差别不大且均很小,平均浸出量仅为0.003 0 mg/L;砷元素浸出量排列次序为:氧化带还原带>干馏干燥带>原煤,氧化带残留物浸出量最大,为0.145 0 mg/L,是最小浸出量(原煤)的63倍;氟化物浸出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氧化带>还原带原煤,且浸出量远远大于其他重金属元素,平均浸出量是其他重金属元素的476倍;Hg和Cr的浸出量为0。

关 键 词:煤炭地下气化 痕量元素 析出规律  残留物  

分 类 号:TQ546.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