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壳幔导电性结构研究  ( EI收录)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乐天[1,2] 金胜[1,2,3] 魏文博[1,2,3] 叶高峰[1,2,3] 段书新[4] 董浩[1,2] 张帆[1,2] 谢成良[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2]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4]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92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2-04);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43)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55

期  号:12

起止页码:4126-41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西部,对四川盆地东部构造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在SinoProbe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东缘及整个四川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该剖面自西北始于青藏高原内部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延伸穿过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内部及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断裂,最终止于重庆东南的川东滑脱褶皱带附近.维性分析表明剖面数据整体二维性较好,通过二维反演得到了最终的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从电性结构上看,沿剖面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电性结构单元,分别为:浅部高阻、中下地壳低阻的松潘—甘孜地块,浅部低阻、中下地壳相对高阻的四川盆地,以及华蓥山以东整体为高阻特征的扬子克拉通地块.龙门山断裂带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倾角较缓、北西倾向的逆冲低阻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相对四川盆地的推覆作用.其在地下向青藏高原内部延伸,深度约为20km左右.在标志逆冲推覆滑脱面的低阻层下存在一电性梯度带,表征着低阻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高阻的扬子地壳之间的电性转换.位于四川盆地东边界的华蓥山断裂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一倾向为南东向的低阻体插入高阻的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切割深度约为30km左右.这一结构反映出华蓥山向西的推覆作用.在电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壳内物质流、青藏块体与扬子块体的深部关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等构造问题.

关 键 词:大地电磁测深 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 壳幔电性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华蓥山断裂  

分 类 号:P319] P541[地球物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