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顺式效应的起源:双取代乙烯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 SCI收录)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东波[1] 荣春英[1] 苏曼[1] 苏文[1] 尹笃林[1] 刘述斌[1,2]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精细化与先进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1 [2]Research Computing Center,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出  处:《物理化学学报》

基  金:supported by the‘XiaoXiang Scholar’Talents Foundation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ina (23040609);Hunan Provinci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for Postgraduate,China (CX2012B223);Aid Program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Hunan Province,China;The Hundred Talents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for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S. J. and S. R. K.~~

年  份:2013

卷  号:29

期  号:1

起止页码:43-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EBSCO、IC、INSPEC、JST、PUBMED、RCCSE、RSC、SCI(收录号:WOS:000312711700007)、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12711700007)、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一般情况下双取代乙烯衍生物的反式构象要比顺式构象稳定.但是例外也存在,例如1,2-二氟乙烯和1,2-二氯乙烯.这种双取代乙烯衍生物顺式构象的超常稳定性被称之为顺式效应.该效应的起源和本质目前仍没有定论.本文以12个体系(XHC=CHY(X,Y=F,Cl,Br,CN,CH3,C2H6,OCH3))为例,对顺式效应的有效性、起源和本质进行系统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其中9个体系存在顺式效应,另外3个为正常体系没有该效应.采用一系列泛函和基组研究其有效性,并运用四种分析手段,如自然键轨道(NBO)、能量分量分析(EDA)、密度泛函活性理论(DFRT)和非共价相互作用(NCI)分析,剖析该效应的起源和本质.发现在顺式构象的两个取代基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非共价相互吸引作用.能量分析表明,静电效应、立体效应等对顺式效应的存在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均不能单独用来解释顺式效应的起源.也就是说顺式效应没有一个简单的起源,它是多种作用合力的结果.本文采用双变量解释得到比较合理的相关回归系数R2=0.86-0.87,较好地解释了顺式效应的本质和起源.

关 键 词:密度泛函理论 顺式效应  自然键轨道分析 立体效应  非共价相互作用

分 类 号:O6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