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AND ITS DRIVING FORCE IN SHANGHAI CITY FROM 1994 TO 2006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史利江[1,2] 王圣云[3] 姚晓军[4] 牛俊杰[1,2] 俞立中[5]

机构地区:[1]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2]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12 [3]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7 [4]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5]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7);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明清以来汾河流域旱涝灾害研究"(2011325)

年  份:2012

卷  号:21

期  号:12

起止页码:1468-14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12_2013、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上海市  

分 类 号:K9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