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odels of ra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建明[1] 黄秀清[1] 林燕惠[1] 张敏[2]

机构地区:[1]莆田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2]莆田学院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福建莆田351100

出  处:《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  金:福建省莆田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0G06);莆田学院创新实验项目资助课题(2010P11352)

年  份:2012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1152-11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R)Wistar大鼠模型,探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A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组和地塞米松(DEX)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变应原,鼻腔滴入OVA鼻内激发;正常组大鼠以生理盐水替代OVA;DEX组大鼠激发成AR后再用DEX(0.2mL.kg-1)后肢肌肉注射,观察大鼠行为学症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鼻黏膜组织学变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其鼻黏膜免疫球蛋白E(IgE)的吸光度(A)值。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鼻痒、喷嚏和流清涕等AR的临床特征,大鼠鼻黏膜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增厚、腺体增生、分泌旺盛和鼻黏膜表面纤毛破坏等组织形态学变化。正常组大鼠仅轻度抓鼻,且喷嚏少。DEX组Wistar大鼠小血管无明显扩张,黏膜厚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模型组和DEX组大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其A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DEX组大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OVA变应原致敏的AR Wistar大鼠模型。

关 键 词:变应性鼻炎 疾病模型,动物  卵清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球蛋白E

分 类 号:R765.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