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逆冲构造”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  ( EI收录)  

An out-of-syncline thrust model for the "Chengde Thrust Sheet" in central intraplate Yanshan Orogenic Belt,nor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长厚[1,2] 邓洪菱[1,3] 李程明[1] 刘孜[1] 邓洪旦[1] 滕飞[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地球科学系汉斯兰博格构造实验室,瑞典乌普萨拉75236

出  处:《地学前缘》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4002;40672150;40739906);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073)

年  份:2012

卷  号:19

期  号:5

起止页码:27-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盆地复杂的中生代褶皱及逆冲断裂构造,曾被解释为土城子组沉积之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位移量大于40~45km)又经褶皱变形的结果。近年来,土城子组沉积相和物源区分析、中新元古界沉积古地理研究以及相关构造变形研究结果等,对这一变形大型逆冲构造模型提出了多方位质疑。但已有研究并未提出新的构造模型来解释这一复杂构造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形成机制。文中通过对承德盆地区域主体构造——承德向斜、向斜两翼逆冲构造变形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向斜转折端附近构造变形与断裂发育状况进行详细野外调查及对关键地质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进行测试,发现承德向斜两翼逆冲断层为分别向向斜核部以外区域逆冲的独立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活动与承德向斜变形是在统一的收缩变形体制下准同时形成的。它们形成于土城子组之后、张家口组火山活动之前,即距今约139~136 Ma。据此提出了"承德逆冲构造"的背离向斜逆冲构造模型。这一模型合理地解释了燕山中部承德盆地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和相应的盆地充填特征,同时表明,燕山板内造山带并不存在碰撞造山带前陆褶皱逆冲带中常见的大型薄皮逆冲构造样式。这一研究结果展示了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在研究和揭示收缩构造变形区域大尺度褶皱与断裂构造相互关系及准确重建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逆冲构造 褶皱相关断裂  背离向斜逆冲构造  承德  燕山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