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叶片气孔导度的红外热像测量方法研究    

The Study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Estimation of 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田欣[1] 郭斌[2] 安新民[3] 张文杰[1]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 [2]太原市龙潭公园,太原030009 [3]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农学通报》

基  金:"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超高产优质杨树速生材新品种选育"(2012BAD01B03);国家林业公益性项目"重要乡土树种核心种质评价及高效育种共性技术研究"(201004009)

年  份:2012

卷  号:28

期  号:31

起止页码:65-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1_2012、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了研究红外热像技术测量叶片气孔导度的可行性,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ussuriensis Kom.)为材料,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的对比下,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叶片的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并根据叶片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气孔导度Gs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利用matlab计算得到气孔导度数据,然后采用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验证了红外热像测量气孔导度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孔导度的红外热像方法测量值与光合仪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呈线性相关,正常灌溉和干旱状态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8、0.8347;气孔导度与温度的响应呈振荡趋势;在2种水分处理条件下,叶片的气孔导度值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正常灌溉和干旱条件下的峰值分别为120mmol/(m2·s)、70mmol/(m2·s)和80mmol/(m2·s)、40mmol/(m2·s);红外热像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孔导度与GS相关指数IG和水分胁迫指数CWSI分别呈正比、反比的趋势。总之,与传统的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气孔导度相比,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气孔导度是可行的,并且测量更便捷、准确,且无接触无破坏性,本研究为今后利用红外热像测量木本植物气孔导度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 键 词:气孔导度 杨树 红外热像

分 类 号:S7[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