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尾寒羊BMPR-IB基因Fec^B突变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Fec^B Mutation of BMPR-IB Gen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itter Size and Growth Traits in Small Tailed Han Sheep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宇泽[1] 冯涛[2] 储明星[3] 云鹏[1] 肖炜[1] 薛振华[1] 张进涛[4] 孟丹娜[4]

机构地区:[1]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北京100107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7 [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4]北京盛世富民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200

出  处:《华北农学报》

基  金:北京市农业局科技新星项目(200903-13)

年  份:2012

卷  号:27

期  号:5

起止页码:38-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集京郊地区小尾寒羊及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核心群母羊血样,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2类羊群BMPR-IB基因多态性,并研究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小尾寒羊产羔数以及对核心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京郊小尾寒羊群BMPR-IB基因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0.56和0.10,高繁殖力核心群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0.48和0.05;京郊小尾寒羊群BB、B+和++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72,2.16,1.74只,核心群BB、B+和++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3.20,2.57,2.07只;BMPR-IB不同基因型羔羊90日龄前平均日增质量(ADG)最大,B+型羔羊生长最快,120日龄后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体尺指数研究表明,90日龄前,B+型母羔体长和胸围生长大于体高,生长潜力较大。可见,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以FecB突变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核心群母羊的产羔数,BMPR-IB基因型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利用BMPR-IB基因培育小尾寒羊超高繁殖力品系或高繁殖力绵羊新品种以及开展羊肉生产,都是切实可行的。

关 键 词:小尾寒羊 BMPR-IB基因 产羔数 生长发育

分 类 号:S826.8] Q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