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    

STUDY ON RIVER-SEA INTERACTION AND FORMATION OF PALEO-YANGTZE GRAND DELTA SYSTEM IN THE AREA OF SOUTH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颖[1,2] 邹欣庆[1,2] 殷勇[1,2] 张永战[1,2] 刘绍文[1,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2]南京大学海岸海洋科学系,南京210093

出  处:《第四纪研究》

基  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批准号:201011019);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批准号:201005006)共同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32

期  号:6

起止页码:1055-10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人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世海侵过程中的浪流改造。作者通过近30年对区域海岸海洋研究的成果积累,逐渐认识到:在南黄海-东海海域,分布着一个巨型的三角洲体系:基底的大三角洲是中、晚更新世由古长江、古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输水供沙,受季风波浪和潮流作用形成的,其发育时代应在长江贯通下游汇入黄、东海以后;其上叠置发育了规模逐次减小的古江河三角洲、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全新世—现代长江三角洲和历史时期的废黄河三角洲,组成巨型的复合三角洲体系,表层经全新世以来海侵改造发育了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沙脊地貌。大三角洲体系覆盖着东海及南黄海海底,形成大陆架表层沉积地貌。这一巨型的河-海交互作用大陆架、三角洲体系,独具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建议:首先需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多项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判识,水深与地震剖面探测,海底底质与钻孔取样,以及现代水文泥沙测量等,阐明其分布与环境特征;再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地理、地貌、沉积、海洋动力、海平面变化与河流变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期以阐明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各组成部分分布的范围、沉积组成和地貌特点,以及相互叠置关系。最终期以揭示中、晚更新世以来河-海交互作用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变迁与陆架堆积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为亚太边缘海与大河相互作用的堆积型陆架发育提供实证,丰富海洋地质学理论。同时,可阐明现代海岸滩涂的蚀、淤动态,为新生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物源及陆架海疆权益维护提供重要�

关 键 词:河-海交互作用  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  堆积型大陆架南黄海-东海海域  

分 类 号:P737.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