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高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路径探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泰城[1] 龚奎林[2]

机构地区:[1]井冈山大学校办,江西吉安343009 [2]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出  处:《江苏高教》

基  金:2011年江西省艺术规划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与方式研究"(YG2011100);2011年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11YB065);2010年江西省教改课题"新型教学伦理的构建"(JXJG-10-15-18);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井冈山大学教育教学研究"(XJJG-11-3);井冈山大学校级工作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年  份:2012

期  号:6

起止页码:36-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2_2013、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活态流变的无形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象征,但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急需加强保护。而高校是人类智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延续路径,与政府、企业、剧团、文博单位相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具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优势。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两条路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话语权争夺中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关 键 词: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分 类 号:G64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