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省2000—2009年不同类型植被的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Varia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in Anhui Province of East China in 2000-2009 in relation to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冯妍[1,2] 何彬方[2,3] 唐怀瓯[4] 荀尚培[2,3] 吴必文[2,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2]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合肥230031 [3]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4]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合肥230031

出  处:《生态学杂志》

基  金:安徽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07080703005);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0906022);安徽省气象局科研基金项目(KM201205)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31

期  号:11

起止页码:2926-29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了了解安徽省不同类型植被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2000—2009年的逐月MODIS/NDVI数据、安徽省80个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安徽省土地覆盖数据,研究了安徽省近10年来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安徽省各覆盖类型的植被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作物种植区和城镇的植被指数增加显著,其他覆盖类型的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林地的平均植被指数最高,作物种植区次之,城镇最低;植被指数的月变化在作物种植区呈现双峰型,而其他覆盖类型呈现单峰型。安徽省月平均NDVI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和非线性正相关,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作用存在一个阈值,但年际关系均呈弱正相关。植被指数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林地最高,作物种植区最低,自然植被区的偏相关系数较人工植被区的大,植被指数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恰好相反。安徽省淮北平原中部和江淮之间北部大部分地区(非水浇地)的植被是由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驱动;淮北中部少数格点和少数水体格点的植被是单独由降水作用驱动;除一些水面的格点是非气象因子驱动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是单独由气温作用驱动。

关 键 词:安徽  NDVI 气温 降水 相关性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