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6—2011年广州人工触发闪电观测试验和应用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Experiments and Application Study of 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ning During 2006—201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义军[1] 杨少杰[2] 吕伟涛[1] 郑栋[1] 董万胜[1] 李斌[2] 陈绍东[2] 张阳[1] 陈绿文[2]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2]广东省防雷中心,广州510080

出  处:《应用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960);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Z004)

年  份:2012

卷  号:23

期  号:5

起止页码:513-5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6—2011年夏季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开展了广东综合闪电观测试验(GCOELD)。试验期间,针对人工触发闪电进行了近距离声、光、电、磁特征等综合测量,对自动气象站电源线和信号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并对广东省地闪定位网的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与人工触发闪电进行了比对和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触发闪电回击峰值电流范围为-31.93~-6.67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宽度的范围为6.18~74.19μs,10%—90%的上升时间范围为0.24~2.25μs。触发闪电的上行正先导的发展速度在10~4~10~5m/s量级;人工触发闪电的回击过程在架空电源线路(1200 m长,2 m高)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可达十几千伏;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事件的探测效率为95%,平均定位误差为759 m,闪电定位系统反演得到的电流峰值与实际测量的电流峰值平均相对偏差为16.3%。

关 键 词:触发闪电  回击电流  感应电压 探测效率  

分 类 号:P427.3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