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及成因讨论  ( EI收录)  

Re-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zoic intrusive rocks from Tongling area of Anhui Province,and discussions on their gene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晓春[1] 白茹玉[1,2] 谢巧勤[1] 楼金伟[1,3] 张赞赞[1] 刘启能[1] 陈莉薇[1,4]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2]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肥230011 [3]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230001 [4]青海大学化工学院,西宁810016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3;41172085);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11050-03);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11QTXM1126);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7-1112-3)联合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28

期  号:10

起止页码:3139-31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11328500008)、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多金属矿产地,岩浆岩出露广泛,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作者广泛收集了前人对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观察和深入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系统总结了该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35~147Ma),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大约为10~15Ma;岩体沿近东西向深断裂呈带状分布,浅成侵入产出,受多期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断裂控制。②依据Q-A-P图解确定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3类中酸性闪长质岩石,均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③3类侵入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④3类侵入岩可能是地壳深部带状岩浆房不同岩浆层中的岩浆与构造运动诱发的深断裂相沟通并随机地上升、脉动式侵位形成的;深部岩浆房中的带状岩浆层可能是由于温度梯度引起扩散对流作用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熔离分异作用所致;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镁铁矿物及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⑤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板块内部,岩浆作用与晚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同时受区域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侵入岩原始岩浆起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的岩石圈地幔加厚之后的减压熔融并底侵下地壳岩石。

关 键 词:闪长质侵入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岩浆起源和演化  成岩动力学过程  安徽铜陵  

分 类 号:P581] P588.1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