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in Ric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霍中洋[1] 李杰[1] 张洪程[1] 戴其根[1] 许轲[1] 魏海燕[1] 龚金龙[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0BAD02A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732);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项目(农业部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重大项目(BE2009425,CX(12)100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38

期  号:10

起止页码:1908-19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成熟期总吸氮量较机插和直播分别高11.68%和39.03%,机插较直播高24.49%;氮素吸收速率,拔节前为直播〉机插〉手栽,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和机插拔节至抽穗期的吸收速率最大,直播中熟中粳拔节至抽穗期最大,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拔节前最大;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为手栽〉机插〉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利用率,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44.49%、39.00%和31.41%,且手栽和机插为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直播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同一生育类型常规粳稻大于杂交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1.959(1.900~2.009)、1.842(1.681~1.914)和1.638(1.540~1.721)kg,常规粳稻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直播,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显著,直播稻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手栽和机插在不同生育类型品种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品种类型对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种植方式  水稻 生育类型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