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vegetation of degenerated alpine steppe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华坤[1] 赵新全[1] 温军[1,2] 陈哲[1,2] 姚步青[1] 杨元武[3] 徐维新[1,4] 段吉闯[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16 [4]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

出  处:《草业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9CB421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105;31172247);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专题(2009BAC61B02-01;2011BAC09B06-02);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5070202)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21

期  号:5

起止页码: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随着退化加剧,禾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杂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高寒草原土壤表层0~20cm的植物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型变化。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呈"V"型变化规律,随着退化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随着高寒草原的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紧实度都减小。随着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贫瘠化不断加剧,到重度退化阶段,旱生沙生植物出现,呈现沙化初始景观。

关 键 词:紫花针茅  高寒草原 植物群落 生物量 土壤养分 退化  

分 类 号:S812.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